截至今日,資本主義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資本主義的特色是資本財產由私人擁有,而經濟行為是以追求利潤為目標。絕大多數的經濟學家都同意將產權私有化視作資本主義的最重要特色,而其它的元素,例如雇傭關係、階級或是經濟權力,則有不同的看法。
看法如此分歧的原因,有沒有可能是資本主義其實是一種歷史現象?
而且說到產權私有化,最著名的範例應該是羅馬時代,但是為何羅馬時代無法發展資出資本主義呢?
原因是羅馬時代的富人太過富有,且當時的勞動力太過低廉,不管甚麼事情,富人都可以付錢雇人來做,既然用錢可以找到便宜的人力,他們就沒有投資精良技術的誘因。
而在此同時羅馬時代的民眾卻極度貧窮,大多數農民擁有的土地太少,少到無法養家活口,因此必須另外找份工作來貼補家用,當民眾連養家活口都有問題時,自然無法有閒錢從事額外的經濟行為。
因此我們可以說,羅馬的勞動力太過低廉,且當時的社會經濟制度無法形成廣大的消費者階級,所以無法發展出資本主義。
這正好說明了資本主義為何從英國開始,英國很早就經歷了農業革命,農業生產力經過大量提升後,農業生產成本降低,因此英國人用於維持日常所需食物的成本降低,大眾階級開始有閒錢來從事額外經濟行為。
另外農業革命加上廢除封建制度的雙重因素,使得很多人從農奴轉變為勞工階級,這些勞工階級以勞力換取報酬。最後是光榮革命後,政經條件改變,英國人逐漸富有,工資水平逐漸上升,因此為了提升生產效率,開始有人研發以機器取代人力,這就是工業化的開始。
一開始是紡織工廠開始用機器生產,後來技術的進步帶來產能爆炸性的成長,擁有新技術的公司,資本集中的速度比擁有舊技術的公司快過許多,因此那些擁有新技術的公司,漸漸的形成大公司。
當英國經歷工業化,並且開始富強之後,德國(那時應該叫普魯士)便千方百計地想要迎頭趕上,他們運用了後發者的優勢,德國人學習一切的先進技術,直到運用純熟,講白一點叫做「抄襲」。
剛開始德國製造的產品被視為品質低落的象徵,但是德國人不在意,或是說無法在意,只能專注於自身的發展。而英國人選擇從紡織工業開始發展資本主義,但德國人選擇從鐵路發展自己的資本主義,這大概是唯一沒有抄襲的地方吧。
德國人除了抄襲英國人的技術之外,德國人還投資教育,發展大學制度,提升人力素質,到最後德國從抄襲者變成自行研發者,而且德國教育制度反讓英國開始思考並檢討自己的教育制度。
中國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德國、奧地利、瑞士及日本都經歷過,落後者要迎頭趕上的唯一路徑,就是開始抄襲技術先進國家的所有一切,直到有能力掌握並且研發新技術。
至於資本主義的歷史發展,與我們有甚麼關係?
我們把視角從國家、歷史的脈絡放大到從一個人的角度。
在工業化剛開始的時候,如果我們是那個被機器取代的人力的話,想到將來有可能會失業,而且搶走工作的居然是機器,我們大概不會開心到哪裡去,不過我們大概會開始思考接下來要去哪個地方,才不會被機器取代。
如果我們是工業化成功的英國人,面對德國不計一切代價就是要偷學甚至擺明了就是要抄襲技術,並且明白這就是落後國家的發展策略時,我們大概就不會這麼生氣,但是我們會做些事情來防止技術被偷學走。
如果我們是德國人,看到隔壁國家的產業發展如此成功,我們大概就知道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千方百計要抄襲,直到我們可以成功運用新技術並且變成研發者的那一天。
如果我們知道資本主義的發展很像歷史,總是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由不同的人上演著同樣的事情,那麼我們大概就會知道歷史的諷刺是怎麼一回事,並且下次的劇本準備好時,我們就不會跳進去參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