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是不可預測的,但是我們可以透過手邊有的狀況來做些決定,讓自己盡量趨吉避凶。
小明任職的公司最近跟另一家公司有糾紛,整件事情看起來像是羅生門。事情是這樣的,小明參與的一個大案子,其中有家廠商,是這個案子才合作的新夥伴。有一天對方的陳經理打電話來跟小明說,合約規定的某一項工作,他們已經完成很久了,但是一直沒收到錢,他們要求小明的公司馬上付錢。
這項工作明明就是小明負責的部分,因此小明問陳經理是誰要求做這項工作?是否有留下書面紀錄,但對方卻宣稱:「當初是黃經理要求我多做這個項目,不信你問他!」顯然陳經理無法提供書面紀錄。
黃經理已經離職很久了,小明找到黃經理,問他是否有這回事?黃經理說他沒有要求過這種事情,是陳經理在某一次的會議趁黃經理不察,自做主張說它們公司要負責這件事情,陳經理也把工作成果寄到小明的公司了,不過黃經理不同意陳經理的這項決定,雙方當初就已經鬧得很僵,這也是黃經理離職的理由之一。
陳經理三不五時就會打電話來吵這件事情,但小明堅持依照合約行事,並且請對方提出書面記錄,陳經理看小明的立場很堅定,於是跟小明說:「我要去申請仲裁!」
小明估計,有爭議的這項工作,市場的行情價約500萬,因此對方很可能主張小明的公司要付五百萬,整件事情的關鍵是在工作成果的認定,如果仲裁結果認定對方的工作成果有效,那小明的公司就要付錢。
這種情況,小明該怎麼辦才好呢?
在《 你的未來值多少?:像精算師一樣思考,估算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中,作者有傳授幾招在不確定的狀況下該怎麼做決策,這方法叫做現值法,步驟分別是:釐清選擇、想像未來會發生的事情、估算事情發生的機率、選擇適當的折現率以及計算現值。但是我認為估算事情發生的機率對於一般人而言很難,就拿發生在小明身上的例子好了,小明的公司在仲裁中贏的機率有多少?就算是精算師也很難估計仲裁贏的機率。
因此我們要把步驟調整一下:
1.釐清選擇
小明的公司除了接受對方提出仲裁之外,還有幾種做法,分別是:提出訴訟、跟對方和解、支付全額工作價金,因此有4種選擇。
2.想像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2.1 提出仲裁
提出仲裁的話,小明公司不會支付仲裁費。仲裁結果可能會落在0至500萬元間,依照小明的估計,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是雙方各負一半的責任,也就是小明的公司需要支付250萬元。
2.2 提出訴訟
提出訴訟的關鍵點也在於證明工作成果是否有效,小明的公司有請律師研究過這件事情,律師的見解是小明的公司輸掉訴訟的機會比較大,因為小明的公司當初跟對方簽定的是定型化契約,而定型化契約產生履約糾紛時,法院的判決會比較偏向乙方,律師估計,提出訴訟並且敗訴的話,小明的公司可能要支付300萬,但訴訟等到三審定讞時,是兩年後的事情了。
2.3 跟對方和解
根據小明估計,有爭議的工作項目,陳經理公司花的成本大概190萬左右,因此如果跟對方提出以200萬至250萬元之間和解,對方有很高的機率會接受和解。
2.4 支付全額工作價金
若選擇這個選項,直接支付對方500萬元。
3.選擇適當的折現率
小明的公司目前績效很好,年獲利率約在10%,這代表如果把錢投入公司營運而不支付有爭議項目的價金,經過一年後會得到110%的金額,因此小明假設折現率為10%。
4.計算現值
在第2個步驟中提出的4種選擇,只有訴訟的期間超過一年,其它選項不需折現。假設訴訟程序到三審定讞時才支付300萬元,並且進一步假設三審時間為2年,因此選擇訴訟的支出,換算成現值為300/(1.1)2=247.93萬元, 約 248萬元。
5.估計事情發生的可能性
支付全額價金這個選項代價太高,因此不考慮。仲裁跟訴訟的代價差不多,選擇跟對方和解的代價似乎比較小一點,看起來和解的成本比較小…
不過小明突然想到,為何對方會要求提出仲裁而不是放話要提起訴訟呢?
畢竟對方也不是吃素的,倘若對方很有把握的話,應該就會直接提起訴訟了,何必三不五時打電話來吵這件事情?對方要求提出仲裁,可能是對方也沒把握贏得訴訟,如果官司打輸了,不僅沒要到錢,還要倒貼律師費跟裁判費,提出仲裁的期望值可能比訴訟的期望值來得大。
想到這裡,小明就決定向公司提出第5個選擇:向對方表示不同意仲裁,並且如果對方認為小明的公司有積欠金錢的事實,請對方提起訴訟。
公司高層聽了小明的建議及原因後,覺得小明的想法合乎邏輯,因此照著小明的建議跟對方說。
陳經理聽了之後氣得牙癢癢的,但是又無可奈何,因為還真給小明說中了,他沒把握贏得訴訟,所以選擇勝算比較高的仲裁,看看可不可以要到一點錢,沒想到意圖被小明看穿並且被反制,只好摸摸鼻子認了。
學會用現值來輔助決策,可以讓我們考慮的層面更廣,並且有機會看出原本看不到的選項。
在人生的路途上,遲早會有一天要考慮怎麼做選擇會比較省錢,不過我們可以從現在就開始用現值法來幫助我們做決策,相信我們一定會有不太一樣的選擇,而這些選擇會帶領我們走向一條嶄新的路,只要持續做出比較好的選擇,總有一天會走上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