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似乎誤解了專注工作的意思,認為專注工作就是從頭到尾都維持極度專注力,但是這種做法只會讓人的專注力更快渙散。駕馭專注力就像賽車一樣,厲害的賽車手會知道何時該剎車、何時該加速,而剎車的目的是為了讓下一次的加速更有效率,有剎車才有加速。
這個邏輯套用在專注力的範疇也是差不多,我們必須要管理專注力,讓我們的狀態在極度專注力(加速)跟普通專注力(剎車)之間切換。
極度專注力
極度專注力是一種類似心流的狀態,注意力空間中只有一件事情。當人們處於極度專注力或心流的狀態,可能會出現幾個特徵:
- 事情做起來特別順手,不需多加思考。
- 不太會在意時間的流逝。
- 不易察覺外在刺激,例如飢餓或是手機震動等。
- 在事情完成後,會感受到愉悅、滿足、成就感等正向情緒。
極度專注的狀況會消耗我們大量的精力,所以我們應該要慎選需要關注的目標,不應該每個任務都一視同仁,不然把極度專注力應用在影印這件事,是很沒有效益的事情。
比較務實的方法就是我們先試探性的問自己想要專注多久?建議可以從15分鐘的極度專注力開練習起,每專注15分鐘就休息5分鐘,接著規劃一下可能遇到的阻礙跟排除的方法,總之就是要讓自己在規定的那個時段內專注。到了規定的時候,就設定計時器,然後排除一切萬難,進入極度專注模式。
抑制干擾
現代職場中,平均每40秒就切換任務,這種做法的壞處就是一旦思緒被打斷,我們需要超過25分鐘才可以重新投入工作。那為什麼我們很容易分心呢?原因是分心的事情比手邊的工作更能夠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所以我們需要一段刻意營造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之內,讓干擾因素在可以控制的情況下工作,也就是把注意力維持在普通的狀態,做好被打擾的準備。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針對我們可以掌控的干擾因素,提前把事情處理好,這樣子就可以在該發揮極度專注力的時候,把專注力發揮到淋漓盡致。
最後我們要時時刻刻維持注意力的品質,除了區分極度專注跟普通專注的時間之外,我們還需要主動的清除腦中未解的思緒,把這些未解的思緒寫下來,就可以把注意力投注在真正有益的工作中。
養成極度專注的習慣
極度專注的習慣是可以練習的,其實古老東方的智慧一直在傳授如何養成極度專注,正念跟冥想是兩種很有效的練習方式。
冥想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某處,往內觀察自己。正念是留意腦中的思緒並且注意當下的環境。在練習冥想和正念的過程中,即使注意力漂走了,也會把注意力回來,這種練習可以讓我們在工作跟生活中變得更專注。
但除了冥想跟正念之外,我們還需要找到方法破解極度專注的最大敵人:抗拒心態。
抗拒心態跟我們身體的狀況其實有關係,我們的身體在處於認知疲勞下,抗拒心態就會比較明顯。解法除了讓自己休息一下之外,可以縮短極度注意力的時間,到我們不再抗拒為止,如果無法專注半小時,那就先專注15分鐘,總之一旦克服了抗拒心態的靜摩擦,那麼事情的進展就會比較順利。
結語
就像賽車手能夠區分何時該加速、何時該剎車的時機一樣,他們能夠在某個地方毫不猶豫的剎車減速,為的是讓車子平穩地到達該加速的地方。
我們在駕馭注意力時,也應該像賽車手學習,區分何時該讓注意力全開、何時該讓注意力收起來,不要總是以極度專注的狀況做每一件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在應該集中的地方,會讓我們的工作成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