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問題時,我們往往會想要了解問題的成因,並且發展解決方案,但這種解決方法只適用於機械型的問題,亦即事物運作的模式依循一個或數個非常明確的規則。有關於人的問題就不適用於這種以問題為主的解決方案,原因是人的行為沒有辦法用一個很明確的規則來描述,看似同樣的問題,但是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成因以及結構,因此我們想要了解人際問題成因,是徒勞無功的,直接聚焦在解決方案上,是一種比較務實且有效的做法。
雅婷前陣子換了工作,她的新老闆是外國人,所以管理風格跟雅婷似乎不是很合得來,過了試用期之後,雅婷發現老闆的作風太自由,有時候她老闆會在跟她開會前說臨時要去拜訪客戶,然後人就突然消失,沒有任何解釋,留下一臉錯愕的她,或是在她跟人講話時跑去打斷她的對話,然後交辦工作給她。這些不是很友善的行為,讓雅婷適應不良,她覺得她的老闆沒有尊重她。
面對這個局面,她也想過要改善,因此他提出很明確的目標,她希望她可以獲得老闆的尊重,她開始想辦法改變她自己,她有客氣的跟老闆反應他突然打岔並且交辦工作,對她也是一種困擾,老闆也跟她致歉,並且解釋原因。不過沒多久,雅婷的老闆又故態復萌,又常常在雅婷跟人講話的時候跑來打岔並且交辦工作給她。
雅婷感覺有點沮喪,好不容易讓自己開始改變,怎麼過沒多久又回復到原本的狀態,她不是很能理解發生甚麼事情。
她少了一個關鍵的步驟。
關於改變,英文有一句大家都知道的秘密:Fake it ’til you make it
她缺少了想像成功畫面並且假裝已經成功的這個步驟,所以她的行為其實跟之前沒有太大的差異。要真正的做出改變,最好的方式就是問自己:「假設奇蹟真的發生了,我們做到我們想要的改變,狀況會有甚麼不一樣?」並且要清楚的描述這一天的細節,越詳細越好。假設奇蹟真的發生了,雅婷會迫不及待的想要去工作,在辦公室,老闆要跑來交辦工作給雅婷的時候,他會等到她講話講到一個段落並且她的臉轉向他時,他再講話。
接下來要建立一個參考指標,讓我們評估自己的處境以及評估還需要做甚麼。以雅婷為例,如果她跟她老闆的互動用1分到10分來評估,1分表示她跟老闆的關係很糟,10分表示她跟老闆的關係很好,她覺得現在可能是5分,她想要達到8分到9分的狀況,那她接下來要決定從5分到6分,是甚麼情況?她要做些甚麼事情,才能讓她跟她老闆的關係進步到6分。
當然雅婷的老闆也不是一直有這種讓她很困擾的行為,總是有例外的時候,雅婷也應該專注探究例外到底是怎麼樣發生的,她可不可以找到例外的規則並且多複製幾次例外的情境?如果她可以多複製幾次例外的情境,那麼她搞不好就可以更有自信的處理她跟她老闆的問題。
這樣子想了一輪之後,雅婷覺得比較有信心了。
奇蹟發生在這一天,雅婷正在跟同事商量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她的老闆跑過來想要打岔,不過雅婷再他講話之前把手舉了起來,示意她老闆暫停一下。這個突如其來的舉動讓她老闆覺得驚訝,但也就順勢在雅婷的座位等到雅婷跟同事講完話。等到同事離開後,雅婷才把頭轉向她的老闆,並且問說:「May I help you ?」她老闆這才開口交辦工作,不過態度明顯客氣許多。等到雅婷老闆離開後,雅婷才意識到她剛做了甚麼事情,她瞪大眼睛,身體興奮地忍不住顫抖,不敢置信地一再的回想剛剛發生的一切。從這次的事件之後,雅婷的老闆對待她的態度明顯改善許多,她真的成功做到了!
要讓事情改變,需要先假裝已經改變,裝得越像,改變越容易成真。除了假裝之外,我們還要建立參考指標,讓我們可以評估情況以及還需要做甚麼。最後要仔細尋找例外的狀況,找到規則並且重現幾次例外狀況,我們會更有信心讓改變成真。
面對人際問題,我們可以躲起來假裝問題沒發生,也可以選擇跟雅婷一樣,與現實正面對決。人生是一條長遠的路,我們不可能每一步都走得順遂,但是會走到哪裡?過著甚麼樣的人生?完全操之在己。只要做好準備,改變沒這麼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