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問題都是出在人身上,只要人搞定了,很多事情就會跟著搞定。但是最難搞定的也就是人,俗話說:人心隔肚皮,我們怎麼知道對方對我們微笑的時候他是真的開心,還是其實他內心不爽但礙於場面只能先微笑以對?
講白一點,人的問題其實就是資源的問題,當我們把資源投注在對的人身上,那麼問題有很大的機率可以解決,因此專案管理的架構特別把討論人跟人互動的過程獨立討論,這個主題叫做「利害關係人管理」。
利害關係人分類
除了專案團隊之外,所有可以影響專案成敗的人,都叫做專案的「利害關係人」。
專案的利害關係人依照權力大小以及影響力的大小,可以分成四種形式:權力高/影響力高、權力高/影響力低、權力低/影響力高以及權力低/影響力低。
舉個例子,某家公司有個專案是要生產5萬個iPhone手機殼,那麼專案的直屬主管就是權力高/影響力高的利害關係人,說一句話可以決定專案團隊的前途,跟此類型利害關係人的互動策略就是密切管理他們的需求及期望。第二種利害關係人的特性是權力高,但是影響力低,例如公司的總經理,雖然位高權重,但是其實很少跳進專案團隊內打理細節,跟此類利害關係人的互動策略是讓他們對專案團隊滿意。
第三種利害關係人的特性是權力低,但是具有高度影響力,例如客戶端的承辦,雖然承辦可能位階不高,但是卻是整個專案溝通的關鍵點,如果惹毛的承辦的話,那麼專案團隊也不會太好過,因此跟這種利害關係人的互動策略是盡可能讓他們知道越多訊息越好。最後一種利害關係人的特性是權力低,影響力也低,例如公司的助理,跟這種利害關係人的互動策略是監控他們的需求。
有時候不是我們太現實,而是站在資源的角度來看,如果資源有限的話,我們當然會滿足那些影響力跟權力都很高的利害關係人,這種人是最得罪不起的,所以這也代表如果我們被某些人忽略,那就表示我們不是這些人的關鍵利害關係人。
評估利害關係人
辨識利害關係人的屬性之後,接下來我們要評估利害關係人對於專案團隊的態度,我們需要某些利害關係人支持,有些利害關係人我們只需要他們不抵制即可。我們可以用利害關係人參與評估矩陣來評估目前的參與程度及預期參與程度落差,這樣子才方便讓專案團隊發展策略。
其中的C代表的是現況,D是預期參與程度。
假設專案的直屬主管目前對於專案的態度是中立,但是我們希望主管的參與狀況是積極領導專案邁向成功,因此中間的落差就是專案團隊需要思考的策略。
而總經理、客戶承辦以及公司助理的參與程度分別是不知情、抵制以及中立,那麼專案團隊也要想辦法讓這些人的參與程度改成支持專案成功。
關鍵方法
讓利害關係人的態度轉而支持專案的方法只有一個:讓對方的利益跟專案成敗有關係。其中關鍵的心法就是向外的態度。
首先專案團隊要了解利害關係人的目標、期望、困境及挑戰為何,接下來是想辦法把專案的目標跟利害關係人的目標、期望、困境及挑戰整合在一起,這樣他們的利益就會跟我們的利益相結合。最後就是在專案的執行過程中,評估我們是否真的有幫利害關係人解決他們的問題跟達成共同的目標。
以專案的直屬主管為例,爭取他/她的支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專案的績效跟他/她的績效目標整合在一起,假設主管今年的獲利目標是100萬,那麼專案團隊就可以努力的讓專案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盡量提升獲利目標,那麼主管自然就會支持專案團隊邁向成功。
結語
一旦我們抱持著向外心態的時候,以往的那些來自利害關係人的反對、抵制或是不支持,都可以化成各種目標及挑戰。
當我們把專案的目標跟利害關係人的目標整合在一起時,我們遇到的反對、抵制或是不支持就再也不會是反對、抵抗跟不支持。
只是要做到有點難就是了。
你喜歡我寫的文章嗎?你認同我的觀點嗎?
請分享本文讓更多人知道我的觀點;或是輸入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誌,讓我們一起優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