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故事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所有讓我們記憶深刻的事情,都是用故事的方式流傳於世。
《故事課1:3分鐘說18萬個故事,打造影響力》提出一個威力強大的故事架構 – 靶心人公式,只要照著靶心人公式的架構創作故事,幾乎都可以變成一個好故事。但是總可能有一種情況是時間或是篇幅不允許講完一整個故事架構,這個時候該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把靶心人的故事架構裁切成半套的故事,少了劇情的高低起伏,但起碼還算是一個像樣的故事。
就以小明的故事為例,原本的故事架構長這樣:
- 目標:小明聽別人講說閱讀可以增加視野的廣度,所以他決定要培養閱讀習慣。
- 障礙:但是過去從學校學習到的閱讀方法,是針對考試的閱讀方法,不適合用於學習。
- 努力:他很努力的培養閱讀的習慣,但是用錯誤的方法,讓他花了很多精力及時間,成效卻不彰。
- (失敗的)結果:小明的閱讀習慣一直無法順利培養起來,他無法享受到閱讀帶來的樂趣及成就感。
- 意外:就在小明快要放棄的時候,他得知要從行為架構的角度來培養習慣。
- 轉彎:小明也沒有甚麼比較好的方法,就姑且試試看從行為架構的角度來改善他的習慣。
- 結局:沒想到用行為架構培養習慣異常的順利,最後他終於培養出閱讀的習慣了。
裁切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努力終究獲得成功的故事,包含目標、障礙、努力以及結局,所以努力終究獲得成功的故事長這樣:
- 目標:小明聽別人講說閱讀可以增加視野的廣度,所以他決定要培養閱讀習慣。
- 障礙:但是過去從學校學習到的閱讀方法,是針對考試的閱讀方法,不適合用於學習。
- 努力:但是小明很努力的培養閱讀的習慣,只是他花了不少精力及時間把過去的壞習慣改掉,並且努力的培養好習慣。
- 結局:皇天不負苦心人,最後他終於成功培養出閱讀的習慣了。
小明努力的故事,很感人吧!這種裁切的角度強調的是主角的努力過程,經過一次次的失敗之後,終於獲得成功。
第二種裁切方式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包含目標、意外、轉彎及結局,所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故事長這樣:
- 目標:小明聽別人講說閱讀可以增加視野的廣度,所以他決定要培養閱讀習慣。
- 意外:他無意間得知要從行為架構的角度來培養習慣,比較容易成功。
- 轉彎:眼下也沒有甚麼比較好的方法,所以小明就姑且試試看從行為架構的角度來改善他的習慣。
- 結局:沒想到用行為架構培養習慣異常的順利,最後他很順利地培養出閱讀習慣了。
小明培養習慣的故事很讓人驚喜吧!看完這個故事,你會不會也有興趣想要了解行為架構到底有甚麼厲害之處,可以讓小明順利的培養習慣?
柳暗花明又一村故事的重點就是那個意外以及轉彎,這才是故事的重點,正因為不知道轉去哪,所以才感覺到驚喜。
學會了靶心人的故事,我們就可以把我們想要講述的事情,用故事架構的方式包裝起來,這樣做可以讓聽的人記憶深刻,無意間提升我們的影響力。
說故事是一種可以練習的技術,套路就那樣,練久了就可以內化。我們無法得知說故事的技術在何時會派上用場,因此只能透過平時多練習,等到真正用到的那天,我們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說出好故事,就像平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