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爾的「正義」課程是哈佛大學歷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課程的內容本身不是受歡迎的原因,課程的進行方式才是。
桑德爾的上課方式是透過學生之間的對話來進行,每一次的課程都是學生間彼此意見的交鋒。有別於一般的授課方式,桑德爾在課堂的任務是負責歸納和整理學生提出來的意見,因此在他的課程之中,主角不是他,學生們才是主角。這種桑德爾刻意使用的授課方式源自於蘇格拉底辯證法。
蘇格拉底辯證法是一種哲學質詢的形式,通常有兩個角色,其中一個角色提出論述及主張,另一個角色則是檢驗論述主張是否合理。用來檢驗論述主張是否合理的第一種方法是不斷提出問題使對方陷入矛盾之中,並讓對方修改主張或是承認主張不為真,第二種方法是透過啟發及引導對方,使對方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第三種方法是歸納和定義,使對方逐步掌握明確的定義和概念。
蘇格拉底辯證法實際上進行時有三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是傾聽對方的說法,並且從對方的說法中歸納出關鍵字,第二個要點是利用提問技巧,引導對方思考,第三個要點是掌握對話技巧,促進理性思考,並且歸納出問題的解決方法。
有些學校宣稱採用蘇格拉底的辯證法來教學,不過實際上的進行方式跟蘇格拉底或是桑德爾採用的方式不太一樣。首先若干課程的問題幾乎都有標準答案,因此辯證的方式就會變成老師用各種方式質疑學生的主張,到最後可能是迫使學生承認自己錯誤。再者是有些學生與老師的討論方式接近辯論,而不是辯證,辯證的目的是藉由對話來取得共識,而辯論的目的是要贏過對方,因此辯論會用許多稱為詭辯的技巧,而不是啟發對方的思考。最後是授課的方式,有些課程跟一般的課程無異,是由老師傳授知識給學生,不是由學生跟老師在討論中獲得啟發,因此主角是老師,不是學生。
使用蘇格拉底辯證法,需要把對方當成是對等的夥伴關係,而不是上對下或是老師對學生說教的關係,因此要讓對方當主角,想辦法提高對方的參與意識,並且我們要從言談中表示尊重。接下來是不要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思想,而是要引導對方思考,由對方主動尋找答案。最後是用討論的方式得到共識一定會花比較久的時間,而且討論不一定每次都得到我們期待的結論,所以我們盡量不要預設結論,而是把每一次的對話都當成是一種重新學習,只要對方在每次的對話之中,都有離我們期望的結論接近一點點即可。
蘇格拉底辯證法首重雅量,如果對方把綠色底帶白色方格的布料看成是棋盤、稿紙或是綠豆糕,這都是對方的主觀感受,我們必須尊重。但是我們可以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採取小步驟,引導對方逐漸從他們的想法往我們的目標移動,一次一小步,從他們熟悉的領域到他們感到陌生的領域,如果雙方缺乏信任,那更應該循序漸進。蘇格拉底抱持著「真理越辯越明」的信念,他相信智慧是從對話間被啟發的,只是我們要先察覺自己的無知,只有察覺自己的無知之後,才可以透過對話覺醒,並且持續提升我們的層級,最後精通邏輯思考,進而啟發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