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覺得好習慣難養成,但壞習慣卻戒不掉,這是因為壞習慣的吸引力比好習慣大很多。《原子習慣》有提到,從「提示─渴望─行動─獎賞」的行為架構來看習慣的養成跟戒除,或許比較有眉目一點。
以小明的例子,從提示的角度改善他的習慣,他決定把手機收在不顯眼的地方,然後把書本放在沙發旁變。從渴望的角度改善的習慣,他決定閱讀之後馬上坐上他最喜歡的按摩椅,然後他也創造一個儀式感:閱讀之前到一小杯威士忌,這樣子他覺得他很有品味。從行動的角度來改善他的習慣,他決定晚餐之後馬上用他強烈的意念宣告他要閱讀,倒好威士忌之後他就甚麼都不想,走去沙發、伸手拿書打開先閱讀兩分鐘,然後他也把手機鎖起來。
經過這一輪改造習慣後,晚餐後,小明想都不用想就可以走去沙發、伸手拿書並且開始閱讀,整串動作一氣呵成,彷彿行雲流水般的順暢。不過有時候夜深人靜時,他會覺得閱讀的習慣似乎沒有幫他帶來太多的成就感,他開始覺得若有所失,習慣雖然養成了,不過他覺得有點空虛,就跟刷牙、上廁所一樣,閱讀就好像只是每天的例行工作,感覺提不起勁。
小明的習慣養成之路,差了最後一個關鍵點,就是習慣要為他帶來獎賞。不管是用甚麼形式,只要讓小明把習慣行為跟愉悅感或成就感連結在一起,那麼這份愉悅感或成就感就會幫小明創造渴望,驅動他繼續做習慣行為,這樣子習慣行為就會從自動養成升級成欲罷不能。
讓習慣附加獎賞的方法有三個:第一個方法是建立獎賞,如果完成習慣之後,就立即給自己一個獎賞。第二個方法是運用追蹤器,記錄每一次習慣的執行。第三個方法是找個問責夥伴,約定一些事項,請對方盯著自己,並且讓忘記執行習慣的代價變得很高。
經過研究之後,小明決定把他的習慣行動升級,他成立一個臉書粉絲團,每天在粉絲團上面發表一篇他的閱讀心得,並且他邀請好友加入粉絲團,一起監督他,同時他也大聲宣告:只要某一天沒有在粉絲團分享閱讀心得,他就要請粉絲團的成員喝飲料!
成立粉絲團這一招集合三種方法的好處,小明成立粉絲團並且邀請親朋好友監督他,如果他有發表文章,那麼親朋好友一定會給予回應,這對小明而言是一個社交的獎賞。他規定自己每天發表文章,算是另一種習慣追蹤器。在粉絲團的好友是他的問責夥伴,他也宣告只要某一天沒有在粉絲團發表文章,他就要請粉絲團的成員喝飲料,這是雙方約定的契約行為,同時這也是一種驅動他閱讀的動力。
但最重要的是,在粉絲團發表文章的做法符合小明的「知識工作者」身分認同。只有把書本內容讀懂了,小明才有辦法寫成文章,而藉由寫文章累積知識,對他的長期生涯發展有幫助,現在他總算是明白知識工作者的真正意義了!
人生超過50%的時間是由習慣所驅動,所以我們要盡力培養好習慣,並且戒除壞習慣,這樣子就可以讓眾多好習慣們幫助我們升級人生,而從「提示─渴望─行動─獎賞」的行為架構,是一個很好的習慣改造方法。每培養一個好習慣,其實並不值得注意,但是時間一久,好習慣帶來的好處就會開始慢慢浮現,因此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的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人很容易高估一個決定性瞬間的重要性,並且低估每天習慣的價值。
習慣是自我改善的複利,但是想要享受到複利的好處,我們就要從現在就開始改善自我。現在就果斷的做出決定,為一年後的自己打造出37.78倍的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