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一種群聚的動物。我們需要跟他人合作,才可以在這個世界立足,因此人類的大腦經過演化後,對於感受到社交威脅非常敏感。
神經科學研究指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互動會感受到痛苦及社交威脅來源如下:
1.地位威脅
地位的定義是和他人相比,我們的價值或重要性。人都有向下比較的習慣,這樣子做會讓我們覺得自我感覺良好。如果我們被同事忽視或是沒有受到尊重,我們會感受到地位受到威脅。
2.自主權威脅
人渴望控制身邊的一切,並且需要「感覺到」自己可以擁有選擇的權力,因此一旦我們感覺到我們選擇的權力被剝奪時,就會感受到自主權威脅。
3.不確定性威脅
人不但渴望控制身邊的一切,並且還希望知道未來會發生甚麼事情,這樣子才可以預先做好準備。因此一旦人感受到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加時,就會感受到威脅。
4.公平性威脅
公平性這個概念是只有人類社會才有的一種社交運作模式。人對於公平性的在乎程度大到可以接受損人不利己的方案,只為了實現心目中的公平。
5.人際關係威脅
人際關係指的是我們的歸屬感以及與他人的連結,心理學家指出,即使是客觀、微不足道的拒絕,都會使人感受到人際關係受到威脅。
因此只要想到開口求助,我們就有機會經歷這五種社交威脅。首先是求助這件事情讓我們感受到地位收到威脅。然後這件事情不操之在己,所以我們覺得自主權受到了威脅。接著不確定對方是否會答應幫忙,因此我們感受到不確定性的威脅。接著我們可能會想到為什麼是我要開口求助?這個想法引發了公平性威脅。最後想到如果對方拒絕幫忙的話,我們會感受到人際關係的威脅。
更糟的是,研究指出,大腦處理被人拒絕時的區域和處理受傷的區域相同,這個意思指的是對我們來說,被拒絕的覺得跟受傷一樣痛。難怪我們只要一想到當求助可能被拒絕時,就會放棄求助,因為感覺真的跟受傷一樣痛。
不過另一份研究指出,大腦其實分不清楚真實和虛幻情節的差異。對於這件事情最好的理解就是當我們看電視、看電影、甚至看書時,內容情節會引發我們的情緒反應,即便這些事情不是真的。這件事情可以反過來看,如果知道哪些是虛幻情節的話,就可以找到方法讓自己很快地抽離虛幻情節引起的情緒。
因此當我們下次在向人開口求助前,想到會被拒絕而感受到威脅時,記得告訴自己:「都是幻覺,嚇不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