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遇到狀況的時候,通常我們會先探索所處的環境,然後蒐集資訊,根據資訊做出決策,最後再展開行動。
不過有時候這種模式不一定適用,有時候我們身處的環境不允許我們弄清楚怎麼回事之後再行動,有時候環境的因果關係不明確,我們無法依靠蒐集到的資訊做出決策。
因此我們需要一個可以從環境的特徵來決定最佳問題解決方法的決策架構。
Cynefin(發音[ku nev in],是威爾斯語「棲息地」的意思)就是一個可以依照環境的特徵來決定最佳解決方法的架構。
Cynifin架構把環境分成4種類型:
1.明顯環境
此種環境的特徵是有秩序以及簡單,有秩序代表的是環境的因果關係明顯,可以透過分析來找出因果關係,簡單代表的是已知要面對甚麼情況,並且通常有個很明確的應對方式。在此種環境下最佳的問題解決方法是:感知→分類→行動。
例如:把鐵釘給釘到牆壁。我們知道要把鐵釘釘到牆壁需要槌子(感知)→我們找到一個槌子(分類)→把鐵釘釘到牆壁(行動)
2.繁雜環境
此種環境的特徵是有秩序但是複雜,代表的是因果關係成立但不明顯,不過可以靠專業的知識判斷哪個選項比較好。因此在這類環境的問題通常會依靠專家的知識以及經驗來解決問題。在此種環境下最佳的問題解決方法是:感知→分析→行動。
例如:蓋房子。我們知道要蓋房子(感知)→我們找專家規劃怎麼蓋房子(分析)→把房子蓋出來(行動)。
3.複雜環境
此種環境的特徵是無序且複雜,代表的是因果關係不一定成立,而且無法得知何謂正確答案,只有事後才能釐清問題發生的原因。在此種環境下最佳的問題解決方法是:探測→感知→行動。
例如:軟體開發。我們透過實驗來測試假設(探測)→實驗後收集結果及數據(感知)→根據實驗結果修正軟體功能(行動)。
4.混沌環境
此種環境的特徵是無序且混沌(指混亂而沒有秩序的狀態),有可能是需要立即反應的情況。此種環境下最佳的問題解決方法是:行動→感知→分析。
例如:火場逃生。我們需要先逃離(行動)→一路上要避免危險(感知)→逃出來之後才能釐清剛剛發生啥事(分析)。
5.失序環境
我們有可能身處第5種環境,我們不知道周遭的狀況,我們無法理解情況,我們也有可能選到錯誤的問題解決方法。因此最適當的策略就是任知道自己的無知,開始辨識情境。
在商業環境越來越複雜且趨向無序的狀況下,過去多數成功案例所仰賴的標準作業不一定適用,因此我們必須要先辨識我們身處的環境特徵,再選擇適當的問題解方法,才可以有效解決問題,進而讓我們趨吉避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