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會不會有沒有人一拿起書本,就有一股衝動想要把整本讀完?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在讀書的時候會,用把書本內容唸出來,或是在心中默念?這些其實都是讓讀書變得無趣的壞習慣!
在學校學到的讀書方法,是以考試為主的填鴨式學習,目的就是要在考試中獲得高分,所以我們在學生時代都會被迫把整本書的內容記住,因為考試範圍就那些,大家一定有聽過長輩這樣說過:「把課本的內容背的滾瓜爛熟,考試就可以考得很好!」但從學校畢業後,沒有考試當作學習的動力,有些人也就不讀書了。
小明就是這樣子的一個例子,他是從填鴨式學習法熬過來的那一代,在學生時代他很擅長考試,自學校畢業後,他就很少拿起書本,因為他當初也是被逼著讀書。不知道甚麼時候,他聽人說閱讀可以讓眼界更開闊,他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實驗一下,看看書本到底是怎麼個開闊眼界法。
不過剛開始的時候,小明還是拿他在學校學到的那一套方法來讀書,他想要把整本書的內容都記下來,因此他買的第一本書,上面用紅筆畫滿了密密麻麻的重點,很多頁也都折起來,看起來就像是一本考試用書,小明也很認真的逐字逐句的閱讀,有不懂的地方他就停下來找資料,想辦法把不懂的地方讀懂,他花了兩個星期才讀完第一本書。
花了這麼久的時間讀書,小明真的有把整本書的內容記起來嗎?不是很確定,不過他讀完書後,倒是沒有思考要怎麼用在生活中,也沒有思考要怎麼跟自己的知識體系串聯起來,因此他的知識吸收效率可能沒有這麼好…
我們想要培養超快速讀書法的話,那就要把從學校學到的讀書方法全部捨棄!
《超快速讀書法》提到如何培養快速讀書及如何記憶書本內容的方法,有幾個觀念是導正我們過去學到的錯誤讀書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要先確認讀書目的為何?在讀書之前要確認讀這本書是要解決甚麼問題?這樣子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就可以只看跟問題有關的章節內容即可,並不需要讀完整本書,書本的內容是作者證明他/她可以解決某個問題的過程,同樣的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我們只需要看我們需要的部分即可,其它的就大膽捨棄!一旦這個舊觀念破除之後,我們就不用讀那些我們用不到的內容,讀書就可以很有目的性,成就感自然提升。
第二個觀念是讀書時要以「和製漢語」為理解最基本的單位,和製漢語是指現代漢語中從日語借用的新詞,台灣目前使用的漢語參雜著大量的日語,例如「社會、經濟、抽象、哲學」都是源自於日語,因此在閱讀時不能將和製漢語的字拆開來理解,不然就會誤解。
第三個要導正的觀念是看關鍵字就好,有時候一段文章所用的那幾個關鍵字就可以代表一那段文章想表達的意思,其它的部分只是證明文章邏輯正確的方法,所以我們閱讀時可以只看關鍵字,省略作者證明的過程,讀完關鍵字後再自己重組文章的概念即可,這不是考試,因此不需要從頭到尾每個字都看過去。
最後一個觀念是要呼應學習目的,讀完書後要想想看要怎麼把書本的內容跟自己的知識架構串聯起來,並且要把從書本學到的知識應用在生活中,例如讀完番茄鐘工作法,就要找個場合實際用用看番茄鐘工作法的內容是否適合自己?是否需要修正?這樣子知識才可以溶入生活中,否則知識只存在腦海中,沒有透過生活實踐的話,大腦就會認為該段知識沒有用處,就會選擇忘記它。
小明的讀書習慣經過改造後,他開始練習《超快速讀書法》裡提及的方法,他先從關鍵字閱讀開始,雖然一開始過去的壞習慣讓他讀起書來很吃力,不過他是刻意要培養新習慣,所以經過幾次的練習之後,他已經可以不用把整本書都畫滿重點了,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相信只要再多練習幾次,小明就可以掌握關鍵字閱讀法了!另外小明也開始把書本的內容寫成讀書心得,這樣子他就可以檢視他自己是否真正讀懂書本的內容,而不是自以為懂,但是要講出來或是寫出來的時候,才發現其實沒有很懂。
很多人沒想到,我們在學校學到的方法,不一定是全然正確的,我們要學習正確的讀書方法,才可以讀得快、讀得懂。
人們常說種甚麼因,得甚麼果,尤其是我們已經知道重複過去的做法,就會得到相同的結果。當越來越多人破除錯誤的讀書觀念,就代表越來越多人學會如何快速讀書,也代表越來越多人生產知識的速度變快,如果我們讀書速度沒有跟著提升的話,那就代表我們生產知識的速度相對變慢了。我們勢必要做出改變,才可以獲得不同的成果,現在就起身改變,學會超快速讀書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