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的反義詞
如果被問到:「脆弱的反義詞是甚麼?」相信很多人會回答:「堅固」、「堅韌」、「強固」或是差不多意思的詞。堅固的意思是可以抗拒震撼,並保持原狀,不過堅固終究是有限度的,當震撼夠大或是經過的時間夠久,再堅固的事物一樣會損壞,目前還沒有找到永遠堅固的事物。
在《反脆弱》這本書中,作者主張「脆弱」的相反是「反脆弱」,而之所以用反脆弱這個詞,是因為作者於已知的主要語言都沒找到可以代表完整意思的字詞。
脆弱是指因為不確定而承受損失,而反脆弱則是讓自己在不確定性之中避免損失,甚至更好。換句話說,任何事物只要從隨機事件得到的上檔利益多於承受的下檔損失,就是反脆弱,反之就是脆弱。
類似概念
其實我們身邊早就有類似反脆弱的概念,只是我們的角度稍微不同,在組織理論中,「鯰魚效應」指的就是類似的概念。
在挪威,活的沙丁魚售價比較高,但是沙丁魚只要一被捕獲,很容易就會在運送過程中死亡。後來漁夫發現在放沙丁魚的水槽內放幾隻鯰魚,一旦沙丁魚感受到鯰魚的威脅,就會保持活動力來逃避鯰魚的捕食。有了鯰魚的加入,沙丁魚群就可以在運送過程中保持活力。
雖然鯰魚效應的真實性有待考證,不過我們可以用鯰魚效應來解釋反脆弱的特性。
一群沙丁魚在水槽中,就像一個只有單一元素的系統,因為同質性太高,缺乏不確定性,沙丁魚很容易死亡。而鯰魚代表的是威脅、混亂、壓力及不確定性。把代表不確定性的鯰魚加到沙丁魚系統中,作為系統元素的沙丁魚,會為了不要被鯰魚吃掉而逃命,整個系統的活力被不確定性激發,所以沙丁魚可以從被捕撈到運送至漁港仍舊存活著。
或許會有幾隻沙丁魚被鯰魚吃掉,不過整體而言,鯰魚-沙丁魚複合系統的魚隻存活率比沙丁魚單一系統高出許多。
結語
這件事情給我們的啟示是,強固終究會不再強固,脆弱與否的關鍵在於是否有不確定性存在,如果系統少了不確定性的干擾,反而會更脆弱。要邁向反脆弱,我們需要一個機制,讓系統可以利用隨機或不確定事件不斷自我再生,而非受傷害,起點是接受少量的隨機性及不確定性。
另外我們在思考及改善事物的反脆弱性時,第一件事情是先判別事物的特性是屬於脆弱-強固-反脆弱的哪一個:脆弱喜歡穩定、強固不在意外在環境,而反脆弱則是從不確定性中獲得成長。將事物的特性歸類之後,就可以思考要作何種改變,才可以讓我們要討論的事物開始具有反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