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或稱卡特爾化,Cartelization)是一種共謀行為,使一個競爭市場變成一個寡占市場。壟斷的行為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構成壟斷組織的各個成員都想要擴大整體利益,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壟斷組織內部將訂立一系列的協議,來確定整個壟斷組織的產量、產品價格,或指定各成員的銷售額及銷售區域等。
最著名的壟斷組織就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該組織於1960年於巴格達成立,成立初衷是因為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和委內瑞拉等五個國家為了共同對付由英國及美國主導的跨國石油公司,並且穩定石油收入,截至2019年共有13個成員國,共控制全球約66%以上的石油貯備,並提供40%以上的石油消費量。
如果OPEC沒有成立的話,那麼成員國的彼此,就是競爭的對手,因此對於每個產油國來說,油價的訂定就要考慮到對手的訂價,如果對手訂高價,那麼自己就會訂低價來擴大市場占有率,而非跟進訂定高價來分享市場。情況反過來也是一樣,每個產油國都會擔心自己訂出高價,對手訂出低價,然後市場占有率就會被搶走,因此產油國的大多數成員就會把油價訂定在低價。這是一個囚徒困境,報酬矩陣說明了這個現象。
OPEC的成立,可以把成員國的策略從訂低價轉至訂高價,對於成員國來說,雖然沒辦法藉由價格訂定的差異來擴大市場占有率,而且所有成員維持高價是次佳的結果,但是壟斷的行為藉由結合成一個單一實體來照顧它們的集體利益,而脫離競爭的囚徒困境,大家犧牲了少部分的自由,來換取額外的利潤及削減額外的風險。
廣義來說,壟斷可以視為一組參賽者彼此合作,只是會傷害到其它參賽者。
不過壟斷未必是壞事,也是有好的壟斷,例如聯合勸募。
聯合勸募的理念是在於把募款的工作委託給一個專責機構,募得款項可以統籌分配給需要的社會福利機構,這樣子社會福利機構就可以專注在服務計畫,社會大眾也可以免於重複募款的干擾。
募款也是一個競爭市場,募款金額幾乎是零和遊戲,當一個捐款者捐給某個社會福利機構時,通常就代表其它機構獲得同一位捐款者捐助款項的機會非常低,有些比較小型的社會福利機構,如果沒有辦法順利募得款項時,那麼該機構的營運就可能出現危機,因此聯合勸募的出現就可以讓大家都獲得捐款者的款項。
其實壟斷的行為隨處可見,例如各大景點的商家也會成立組織,維持商品價格;企業會成立同業公會,討論服務或商品的價格怎麼訂定才可以讓公會的成員獲得最大的利益。就連一個家庭的成員也可能出現壟斷的行為,例如爸爸跟媽媽對於小孩的某些脫序行為採取同樣的態度,可以有效避免小孩的脫序行為繼續軟土深掘。
只要有人或組織的行為符合壟斷的條件(合成單一組織、照顧集體利益、脫離囚徒困境),那麼壟斷行為就會出現,而破除壟斷的手法也就是讓壟斷的條件不成立即可。
最後我們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描述壟斷的行為:打不過他,就加入他或買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