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時代的人,主要把收入都拿來購置食物以及生活必需品,顯有閒錢進行額外的經濟活動,那時候大家真的是顧吃飽而已。不過資本主義興起之後,生產力大躍進,人類不僅可以有餘力讓自己吃飽,還可以有閒錢進行額外的經濟活動,甚至生產過剩。
說到這個生產過剩,其實是現代資本主義之下新型態危機的原因之一。
讓我們用一個故事來解釋:
有個企業主跟銀行貸款,投資生產設備,因此該企業的產能就可以提升,進而推出比較多的商品。
一開始市場的反應很好,第一批商品完售,接下來的第二批跟第三批商品也都完售。前三批商品的完售,為企業主帶來豐厚的利潤,於是企業主就開始盤算再跟銀行貸款投資生產設備,這樣子就可以推出更多商品,如果也都完售的話,那利潤會更加豐厚。
就在企業主跟銀行貸款、並且完成生產設備的擴充後,商品的銷量開始下滑,一開始還勉強完售,只是銷售時間多了一倍,漸漸的商品庫存越來越多,企業主望著滿倉庫的庫存品,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他突然想到一個點子:不如降價吧!
起初降價的效果很有效,商品的銷售一度回溫,但隨著需求飽和,庫存品的數量又增加了起來。
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來自銀行的催款通知一天也沒停過,不過貨出不去,錢進不來,企業怎麼發大財?當初的夢太美,夢醒時分才知道現實是殘酷的,再這樣下去,一定會破產,只好忍痛把多的生產設備賣掉,換成現金來還債,然後再縮衣節食度小月。至於欠供應商的錢,只好跟他們協商一下,延後三個月再支付好了。
好不容易庫存品數量慢慢的下降,商品的銷售漸有起色。也不知道是從哪一天開始,商品銷售突然回溫,庫存品數量下降速度超乎預期,於是企業主趕快加開生產線。
隨著庫存消化完畢,以及一批批新生產的商品再度完售,企業主再度盤算再跟銀行貸款投資生產設備,這樣子就可以推出更多商品,如果也都完售的話,那利潤會更加豐厚…
看到這邊,大家的心中應該會覺得「又來了!」
這個就是資本主義的新形態危機,主要就是生產過剩所因起的商品滯銷,商品滯銷會引發企業的利潤下滑,而利潤下滑會讓企業的償債能力受到影響,如果企業無法償還債務的話,最嚴重會引起破產。
而且當景氣正常時,大家都可以輕鬆地償還債務,不過景氣不好時,大家都想要保留現金,不只是企業,連個人也是如此,因此貨幣的流通性就會變差。
當貨幣的流動性變差時,最典型的解決辦法就是由央行提供大量貨幣給銀行,增加貨幣的流動性,同樣數量的商品,但是貨幣量變多時,就會引起通貨膨脹,一般來說,商品的價格就會上升,企業的利潤就不會受影響甚鉅,景氣就會漸漸回溫。
但是這種貨幣流動性的危機救援,只有辦法拯救體制健全的公司,至於那些資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企業,依舊會破產。
債務是創造經濟成長的燃料,但這也是造成資本主義景氣循環的輪迴之一。只要我們不離群索居,我們就會身陷資本主義的輪迴,但是身處資本主義的洪流中,只要我們認清楚整個局勢,並且知道哪些路不可行,我們仍然可以找到可行的路,走到一個受影響比較小的地方,過著相對穩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