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在公司的走廊上被熟悉的聲音喚住,回頭一看,是許久不見的同事飛哥,我們兩算是公司的同期,但是他升遷的很快,年紀輕輕的就當上了經理。
我們更新了彼此的近況,我也順便跟他講老王面臨的狀況。
飛哥聽了老王的狀況之後,覺得事情還是有點改善的空間。雖然老王的案子的局勢對我們不利,但是飛哥建議老王可以改善跟業主承辦還有科長的關係。
該花的錢要捨得花
飛哥就拿自己負責的案子當作案例,跟承辦或科長出外開會的時候,他都會自掏腰包買點飲料或是點心,一起出去吃飯的時候,他也會幫承辦或科長買單。他說這種看似枝微末節的事情,就是能不能累積關係的基礎,很多人不知道或是不屑做這種事情,不過飛哥說這個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飛哥還說,這是他師父教他的,他師父是工地監造出身,這種社交文化在台灣工地很常見。他說以前師父結婚之前,會跟廠商還有業主交陪,例如工地下班之後,監造跟施工廠商常會一起吃飯,業主偶爾出現,有時吃完飯會有第二攤,第二攤看似一起唱歌喝酒,但是實際上這種社交場合不是在建立關係,就是在協調事情,有時候酒喝下去了就是朋友,事情比較好協調。
他師父在該掏錢的時候會掏錢買單,畢竟禮尚往來,才有下一次的機會,所以他師父婚前的交際費很高。雖然大家下班的時候有交流,不過該做的事情,他師父沒少做過,該盯的事情,他師父也沒放過。因此只要是他師父管的工地,我們公司跟施工廠商還有業主的關係都很好。
幫忙多一點,麻煩少一點
飛哥還提到另一個重點,就是業主很多看似不相關的交辦事項,如果不會太誇張,都先答應再說。飛哥說,其實政府部門的基層承辦跟科長都有點可憐,長官常常一句話交辦工作,他們沒有說不的權利,但是很多時候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做,只好向廠商求助。
我們答應他們交辦的任務,他們其實減輕不少心理負擔。這些額外的事情,品質也不需要到完美,只需要到了該東西的時候有個交代即可,通常長官也明白,這些額外的工作沒有付錢,所以對於品質的要求不會像是對待合約工作一般的嚴格。
相對的,如果我們一直推工作,時間久了,政府單位的基層承辦跟科長就不會找我們幫忙,但是我們在關鍵時刻的時候也不用想找他們幫忙了。出門在外靠朋友,多一個朋友總是好過多一個陌生人,飛哥說這種思維,通常教科書不會寫,要靠實務經驗的累積。
書本很少提及的知識
的確這種思維跟書本提到的不太一樣,例如請客這件事情,可以是人情往來,但是也可以拉到商業道德的層級,有些公司行號有交際費,有些禁止員工做這些事情,有些規定商業交際費的上限,但是飛哥說,這些都是看狀況,一百萬的案子,可能買杯星巴克給業主就很大條了,但是一億的案子,可能一起吃個飯都是小事。
又或是額外幫忙這件事情,專案的範疇管理就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談我們該怎麼辨識哪些事情屬於專案該做的工作,哪些事情不屬於專案該做的工作,而且站在專案管理的精神,我們應該只完成那些專案該做的工作。不過實際上執行有點難度,有時候我們需要幫別人解決問題,等到我們需要的時候,別人才會幫忙解決我們的問題。
飛哥還說,這種事情在每個專案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如果主管不處理,那就是下面有人要處理。而當下面的人在處理這種事情時,當主管的就要幫他們多分攤一些合約內的工作,例如常幫業主解決疑難雜症的同事,分配給他的工作就要少一點,這樣那位同事的工作量才會均勻一些。
結語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老是講一些制度面的東西,那麼工作就會難以推行。台灣的職場文化就是如此,對方不會如此開口要求,但是他們可能會有這種期待,畢竟這是人之常情,專案管理也可以從這個層面來思考如何針對此種狀況跟需求客製化管理項目。
把對方當成有溫度的人,對方也會把我們當成有溫度的人。
你喜歡我寫的文章嗎?你認同我的觀點嗎?
請分享本文讓更多人知道我的觀點;或是輸入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誌,讓我們一起優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