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求助是一種很難的事情,跟我們說甚麼、做甚麼有關係,但也和我們沒說甚麼、沒做甚麼有關係。雖然我們不太確定做甚麼、說甚麼可以提高被求助者答應的機率,不過我倒是知道開口求助時說甚麼、做甚麼,對方絕對不會答應。
1.過度激發同理心
適度的同理心是獲得協助的好方法,當我們察覺有人需要幫助,我們就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想要減輕對方的痛苦,這個在本質上是集體互惠的概念,不過同理心太超過時,就會引發同理心疲勞。我懂你的痛苦,但是痛苦太強烈時,我就會想逃。
2.一直道歉,很少道謝
當我們向人求助時一直道歉,對方感受到的不是歉意,而是不得不幫忙的壓力,讓人有種被操控的感覺。而且同一個團體的成員間,依賴彼此協助的情形很常見,一直向對方道歉,傳達的訊息是我們不屬於同一個團體,會削弱團體的歸屬感以及認同感,甚至切斷情感的連結。
3.不在意別人感受
太多的「我」會把求助這件事情的焦點從協助者轉到求助者,而忽略協助者才是真正的英雄。向人求助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有不自在的感覺,但是一開口就先做免責聲明,在潛在協助者的眼中,會很為難。
4.強調對方很熱心
我們在強調對方很熱心幫忙的時候,常常會把利己的理由跟利他的理由混在一起,這種作法其實帶有操弄的意圖。這樣子會削弱潛在協助者的自主權,並且降低對方答應協助的意願,因為對方不確定這樣做到底是幫到誰?
5.「只是幫個小忙」
這種低估協助者投注的時間及心力的發言,會讓潛在協助者很受傷,有可能對方是費盡心力才做到我們求助的事情,結果我們一句「只是幫個小忙」就抹煞了對方的付出,以及對方在協助的過程中帶來的正向感受。
6.提起人情,藉機施壓
老是提起我們幫過對方做甚麼事,會讓潛在協助者感覺很差,既不會激起對方的正面感受,也不會讓對方體會到助人的快樂感,而且我們想提起對方欠人情,但對方很可能不這麼想。
7.無效感謝
感謝有兩種。一種是讚美別人,肯定對方的付出及貢獻,感謝對方助人的作為;另一種是強調自我受益,說明接受幫助之後,境遇如何變得更好。人都喜歡聽到讚美自己的言論,因此相信大家一定知道哪種感謝比較受歡迎。
以上是絕對會失敗的7種求助法,所以我們只要反過來用,起碼不會踩到地雷,在趨吉之前,我們可以先學會避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