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發現,我們在玩遊戲時,幾乎不會感到絕望,即使遊戲快輸了,絕大多數的人仍然會抱持信心面對,而不會慌張無力,因為玩遊戲時,我們會關注目標及成長,主動尋求挑戰。
如果我們把玩遊戲的思維模式拿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障礙,會不會有搞頭?畢竟現實生活的事情比遊戲難搞,而且失敗的代價也比較高,如果把現實生活當成一場遊戲,那我們應該就可以比較輕鬆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認知重評
面對人生的難題,我們有兩種應對的模式,第一種模式是把難題視為威脅,採取這種模式的人會在心理層面常感到焦慮及沮喪,他們也常逃避難題。威脅模式的心理負擔會反過來影響生理層面,採取威脅模式的人的動脈血管會收縮,所以心臟病發的機率比一般人高。除此之外,採取威脅模式的人比較常啟動「戰或逃」機制,他們的皮質醇(壓力賀爾蒙)以及胰島素(新陳代謝賀爾蒙)濃度會增加,長期下來對身體會造成負擔。
另一種模式是把難題視為挑戰。採取挑戰模式的人,在心理層面會想要尋找資源,並且思考的是如何藉由挑戰增進自己的技能,所以他們感受到的是興奮居多。由於採取挑戰模式的人心態上是主動的,因此他們不會啟動「戰或逃」機制,他們比較冷靜,動脈血管也不會收縮,所以他們的身體不會因為遭遇難題而產生負擔。
同樣是遭遇到難題,我們是否可以選擇挑戰模式呢?其實是可以做到的。例如在生理層面,焦慮跟興奮其實是同樣一件事情,我們都身體都是處於高度激發狀態,我們會感到亢奮,有些緊張,心跳也會加快。所以當我們感受到自己緊張的情緒時,對自己說「我很興奮!」就可以把一部分的威脅感轉換成挑戰感。
就這麼簡單。
當然除了生理層面之外,心理層面的關鍵是「自我效能感」,也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難的感覺。自我效能感比較低的人,遇到難題就會採取威脅模式,所以藉由提升自我效能感,也可以把威脅感轉成挑戰感。
以「迎接挑戰」模式取代「遭遇威脅」,這是生活中發揮遊戲力的首要準則,也就是認知重評的精隨。
當然迎接挑戰不代表隨時都得正面思考,或必須刻意忽視自己的傷痛,重點是要自己變強。而且迎接挑戰也不是要否定可能發生的負面結果,只是必須集中注意力達成個人成長。
不必要的障礙
玩遊戲就是自願克服不必要的障礙。以高爾夫球為例,如果我們的目的是把球放到洞中,那我們大可以走去洞口,用手擺進洞中,但是這個是遊戲,所以我們要站到離洞口很遠的地方,然後用一個棍子把球打到動中。接受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我們就可以拓展能力並且培養新技能,所以遊戲思維模式跟挑戰思維非常類似。
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在概念上也是克服不必要的障礙,只不過不一定是自願,誰會沒事把自己的慣用手弄斷然後用非慣用手做事?但是有時候有人就是會不小心把手摔斷,所以只好在復原期間用非慣用手做事情。但是透過認知重評,我們就可以把摔斷手這件事情定義成一個用非慣用手過生活的挑戰。
而且透過認知重評,我們可以從最糟狀況開始體認到我們其實有掌控力,只要不去做那些會造成最糟狀況的事情,我們就可以挑戰自我、採取更好的行動。或許掌控力不大,但是至少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我們具有選擇的權利,這樣就足以提升自我效能感,必且啟動挑戰模式了。
目標的種類
當進入挑戰模式後,我們就會想要設定一個目標並且克服它。目標的設定有三種方式:困難的目標、盡力而為的目標以及策略性的目標。
在一般或無關緊要的情況下,困難目標或許有效且具激勵力量,但如果此事關係重大,困難目標反而會增加壓力,讓我們無法達陣。
設定盡力而為目標,效果是可以減輕表現不如預期的焦慮,但除非我們最大的問題是非常害怕無法達到自己設定的標準(自我效能感低落),否則盡力而為的目標往往無法有效激勵人,也沒有多大幫助。
策略性目標是把注意力放在具體可學習的技能,幫助我們提升自己,只要不斷學習、持續進步,我們最終都會達標。就像路邊停車一樣,如果沒有辦法一次把車停好的話,那就每次取得一點進展,總有一次可以把車停好
策略性目標有點類似迎接較小挑戰的思維,可以帶來思維模式的好處,例如減輕焦慮。另外隨著學習並精通新技能,我們會因為達成目標而增加成就感及自我效能感。對抱持遭遇威脅模式的人,策略性目標絕對是最好的選擇,當事情關係重大或可能損失慘重時,策略性思維會增強韌性並提升應變力。
結語
如果我們想要尋求轉變後的成長,我們就必須將自己放到一個適當的位置,接受重大的挑戰。但是幫助我們獲得某個經驗,跟我們強迫經歷某個經驗,兩者的意義是不同的。
人生中很多事情是無法控制的,我們不如改變我們的認知,把威脅視為挑戰,去接受任何形式的正面經驗,這樣我們就可以從中獲得成長。
就像大家都知道的諺語一樣:「當人生給我們檸檬的時候,我們也要把它變成檸檬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