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於2020年8月28日宣布,將訂定進口豬肉瘦肉精安全容許值,並且放寬美牛進口限制,並於2021年1月1日生效。
蔡總統指出,此舉是基於國家經濟戰略,符合未來總體戰略目標的決定,也是一個符合國際食品衛生標準的決定。
然而在野的國民黨似乎對於政府的決策不領情,從政府宣布相關消息起,對於執政當局的抨擊就沒停過。不僅說執政當局採取雙重標準,網路上更是出現各政要當年反對開放美國牛的說詞,將輿論操作成昔日的民進黨反對今日的民進黨。
問題在於瘦肉精
所有問題根源在於瘦肉精的濃度管制,早在2012年之前,國際上對於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使用沒有很明確的規範,而2012年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制定了萊克多巴胺的標準,因此各國紛紛將之當作管制標準。
目前國民黨指責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對於美國豬及美國牛的標準不一致,直指2012年政府開放美國牛進口,當時在野的民進黨對於政府的政策抱持反對的態度,為何若干年後態度丕變?
然而與2012年不同的是,如今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的國際標準已經建立、科學證據累積充分,含萊克多巴胺美牛開放多年以來,沒有造成相關的風險。
或許就單一事件來看,是否放寬美國牛及美國豬限制,有很多討論的空間,而政府此時作出的決策,也有修正的空間。不過若是把格局放大,用國際貿易談判的角度來看待此議題,或許有更多的轉圜跟諒解的空間。
放大格局
從國際貿易談判的角度來看,本質上就是利益的交換,其中的捨跟得之間,不會是同一種品項,有可能我們在美國牛跟美國豬的項目讓步,換取的是其它項目的承諾,例如軍售或是半導體產品方面的合作。
因此評估政策的成效,也不能只從開放美國豬或美國牛單一項目來看,要從整體的局勢考慮談判的成果,否則只執著於單一項目的開放與否,最後會落得因小失大的後果。
判斷國際貿易談判績效的原則為,我國因新協定受惠的產業,對於整體經濟的貢獻,是否足以涵蓋因新協定受害產業對經濟造成的損傷,如果利大於弊,那麼此一國際貿易談判就是對我國有利。
拿美國豬換甚麼?
此次政府突然宣布將放寬美國豬肉及牛肉的管制,消息曝光後隔沒多久,美國國務卿緊接著公開宣稱樂見台灣開放美國豬及美國牛,並表示此舉開啟經貿合作大門。無獨有偶,若干資深議員也發布新聞稿鼓吹台美自由貿易協定。
因此可以合理猜測,台灣此時開放美國豬及美國牛管制,或許是為了台美自由貿易協定這個更大的局勢而讓步。而國際貿易的談判在時機成熟之前,不會讓相關消息曝光,因此我們無從得知政府本次開放進口管制是否是因台美自由貿易協定做出的讓步,不過我們可以從政府的發言嗅出蛛絲馬跡。
蔡總統指出,此舉是基於國家經濟戰略,符合未來總體戰略目標的決定。依照蔡總統的學經歷及過往行事風格推估,此次開放管制即便不是為了台美自由貿易協定,也是一個讓台灣產品走向世界的舉動,因此我們不妨就繼續看下去。
結語
MIT的品質優良是世界皆知的事情,只是我們過去習慣用低價做生意,導致許多該獲利的生意不但沒獲利,反而蝕本。如今政府修改美國豬及美國牛的管制,在國內市場部分,我們應該要趁此機會致力提升國產肉品的品質及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藉此反映在價格上,扭轉台灣產品只能用低價做生意的劣勢。
在國外市場部分,我們更應該當作政府的後盾,支持政府跟美國簽訂台美自由貿易協定,這樣政府就可以幫助我們達到「貨出去、錢進來、台灣發大財!」
你喜歡我寫的文章嗎?你認同我的觀點嗎?
請分享本文讓更多人知道我的觀點;或是輸入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誌,讓我們一起優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