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午餐時間,我在餐廳巧遇好朋友湯瑪斯,他招手叫我跟他一起坐。
席間我們聊到他的狀況,他說他部門最近情況有好一點,不過他說他最近得煩惱是小孩上高中,不知道怎麼盯它們念書。
我跟湯瑪斯說:「你身為專案經理,專案管理架構就是最好的規劃小孩讀書計畫的武器啊!」
他歪著頭,一臉疑惑的問我:「蛤?是喔?」
專案管理
我說:當然是啊!我解釋給你聽。
把「讀高中」當成是一個專案,那麼最終的成果就是考上適合小孩,並且爸媽可以負擔的大學。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列出科目間的學習策略,在高中教育之中,除了數學、英文、物理以及化學以外,其他科目的用處是在考試拿到高分,在填鴨式教育思維之下,不太可能從國文、歷史以及地理這些人文科目學習到「脈絡」,所以這幾科是以考試為導向,基本上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
至於數學、物理及化學,需要了解這門學科發展的脈絡,也就是從學科史開始著手,讀學科史,了解這個知識是用來解決甚麼問題,這樣會學得比較輕鬆。然而學校的老師因為考試的壓力,大多直接教導解題的方法,這種吸收破碎的知識片段,很容易讓人失去學習的興趣。
把高中三年的重要里程碑列出來(也就是考試),從里程碑開始回推時間,扣掉上課、睡眠、休息時間之後,應該剩下沒多少時間,再把這些時間分配到各個科目,會發現每一科學習時間不太多。但對於時間的認知,是親子間的最大代溝,爸媽會從一個整體的局勢來看,認為可以學習的時間不多了,所以有些爸媽會不自覺開始想要掌控孩子,但孩子只會越躲越遠。,比較好的方式是讓孩子了解爸媽怎麼想,還有爸媽要實際算給他們看,學習時間還剩多少。
養成習慣
另外一個在「讀高中」專案表現好的秘密,就是養成每日學習的習慣。從另一個角度想,高中三年大約是1,095天左右,在學校學習的日子約是625天,如果每天認真學習8小時,共計5,000小時。如果再加上每天學習的好習慣,假設每天多念2個小時的書,那麼總學習時數可以再累積2,500小時,共計7,500小時左右。
也就是說,如果這些時數都可以好好運用的話,讀三年高中的學習時數是可以接近一萬小時的,而一萬小時正是從平凡邁向卓越的門檻。因此每日微小的習慣,經過時間的放大,最後會累積出巨大的差異,這些養成每日學習習慣的人,一開始的表現可能不一定很優異,但是只要持之以恆,他們就會搖身一變,成為榜單中亮眼的黑馬。
實務一點的看,數學、物理跟化學,每天都要念,即便是念個廿分鐘也好,因為每天接觸同樣的知識,大腦才會認為這是重要的事情,相關的神經迴路才會開始深刻記憶,這也是「熟能生巧」的運作機制。至於英文的學習,可以看不帶字幕的美劇,從聽力開始練習,每天看一齣美劇,小孩既可以放鬆,又可以學習。而國文的學習方法就是大量閱讀課外讀物,掌握文字的運用方式即可。
以身作則
最後我提醒湯瑪斯,當爸媽的要以身作則,當爸媽要求小孩去念書,但是自己卻拿起手機滑,或是打開電視坐在沙發上看,這種雙重標準的行為,一定會被孩子挑戰。因此當爸媽的最好在小孩念書的時候,也拿一本書跟著一起看,這樣就不會起爭執。
不過湯瑪斯說,上了一天的班,回家還要看書,不能放鬆,這樣很累耶!我跟他說,你的孩子在學校也是上了一整天的課,回家也是要看書,而且他有考試的壓力,並沒有比較輕鬆,只是它們的生活比較單純。再辛苦也就是這三年,之後他們就會離家上大學,到時候要陪他們,他們還不一定願意咧!
我建議他,可以跟孩子一起養成看書的習慣,一開始會有點累,不過只要養成習慣之後,後面就會進行得比較輕鬆,而且只要一天不念書,還會覺得怪怪的。身為爸媽,陪伴在他們身邊,是最好的督促,比在他們耳朵旁邊碎碎念還要有效果。
聽我解釋完之後,湯瑪斯眼睛亮了起來,似乎想通了些甚麼。
結語
用專案管理的角度來看待學習,我們就會發展出不一樣的思維,不管是讀國中或是讀高中,都可以適用。
不過對於一個國中生或高中生來說,專案管理離他們太遠,所以當爸媽或是當長輩的,就有這個責任協助他們在「讀國中」或「讀高中」這個專案之中獲得良好的績效,甚至考上理想中的高中或大學。
不過他們是否接受我們的建議或指導,就看造化囉。
你喜歡我寫的文章嗎?你認同我的觀點嗎?
請分享本文讓更多人知道我的觀點;或是輸入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誌,讓我們一起優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