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拿到Offer Letter之後,整個人就鬆懈了。這種急於登出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這時候才是考驗的開始。不管離職的原因是甚麼,這些都不再重要,既然要離開,那就廣結善緣,把該做的事情做好,既然當一天和尚就撞一天鐘,不要讓身邊的人感到困擾,畢竟未來還是有機會相遇。
我主張起碼要把三件事情做好:提離職、工作交接、找朋友。
向原單位提離職
拿到Offer Letter之後,第一件事情是要確認原單位離職的時間,依照勞基法規定,原單位有權利要求一個月的離職交接期,不過我建議拿到Offer Letter之後盡速向原單位辭職,一來是避免節外生枝,二來是盡早讓原單位的主管可以安排我們離職之後的工作交接布局。
辭職的方式可以用口頭請辭,也可以寄mail,我是兩個方式都用,口頭請辭是尊重主管,希望可以當面跟他們說,畢竟見面三分情;寄mail是為了避免日後產生爭議,寄mail請辭的重點是要寄副本給公司HR跟自己的私人聯絡信箱,要交代最後一個工作日,並且要記得感謝公司的提攜與照顧。
比較漂亮的提離職做法是在向主管提離職、並且面談完之後,再私底下向交情比較好的同事透漏,當然要請對方保密,不然某些接我們工作的同事,從別人的嘴巴聽到我們要離職,而不是等他們主管正式宣布,這種感覺有點差,畢竟大家都還會碰到面。
工作交接安排
工作交接是一門藝術,我經歷過不少人的工作交接清單隨便寫,離職之後人就像消失在這個世界,導致接手的人需要花很多精力研究工作,這樣其實有點不厚道,畢竟職場的人來來去去,工作也不是非得限定某一個人才能做,有時候留個方便給別人,是一種品格的展現。
工作交接清單的撰寫原則只有一個:把接工作的人當成甚麼都不會。因此我們要寫得鉅細靡遺,最好是讓不懂這個工作的人看著清單都會做。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撰寫交接清單是一種檢視我們對於負責工作熟稔度的方式,只要我們對於負責工作很熟悉的話,我們應該就可以寫出一套很流暢的工作流程。
我們在寫交接清單的時候等於是從解決自己的問題到解決別人的問題,並且這些東西是google搜尋不到的,而且這些是我們專屬的思維模型。我們可以把工作交接清單清單化、步驟化以及再優化,完成後,這就是職場的乾貨,而且是別人搶不走的乾貨。
尋找職場的朋友
我們有時候不是很確定對方願意跟我們聯絡,是因為他們基於職權的關係,不得不配合,還是覺得我們可以當朋友。基於職場道德原則,離職之後就不應該私底下跟工作上的同事聯絡,除非離職前對方願意交換私人聯絡方式,否則離職後還是用跟在職時一樣的方式跟對方聯絡,會引起反感。
因此提離職之後,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跟比較熟的同事交換私人的聯絡方式。當對方不是很願意時,我們就知道他們是基於我們的職權才不得不配合。對方沒意願,也不需要勉強,就算真的交換到聯絡方式後,也不一定就會常連絡,這些朋友會變成我們的弱連結。
當有一天我們需要某些在我們同溫層外的關鍵資源、或是需要認識某個關鍵人物時,我們生活圈的朋友可能無法派上用場,這時候弱連結就會派得上用場了。弱連結雖然關係不像我們生活圈的人那樣關係穩固,但也就是這種淡淡的友誼,連結了某些機會。
結語
從前有個技術高超的木匠跟老闆提離職,老闆說:「可不可以幫我蓋完最後一間房子?」木匠勉為其難的答應了。不過可能是心已不在此,木匠在蓋這間房子的表現差強人意,該直的地方沒直,該曲的地方沒曲,最後草草完工。房子落成之後,老闆對木匠說:「這間房子這是我送你的禮物,感謝你這些年的付出!」
這個故事的寓意,大家都懂,但是講到實際上的作為,就有點難了。如果我們不要把離職想成一個結束,而是想成另一個開始,這樣或許比較會認真地把最後的事情做好做滿。
畢竟人在江湖,靠的是朋友。
你喜歡我寫的文章嗎?你認同我的觀點嗎?
請分享本文讓更多人知道我的觀點;或是輸入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誌,讓我們一起優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