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孩成長的過程中,約莫到了2歲後,就會開始長發展出自己的個性、觀點及意見,接下來不管是甚麼事情,他們都會有自己的意見跟主張,可愛的人覺得很可愛,不過搭爸媽的可是非常的困擾。
當早上趕著出門的時候,他們可能想要自己穿鞋,不過他們的手部動作可能沒那麼協調,所以不一定穿得好鞋子,看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爸媽有ˊ後心急想要幫忙,他們會拒絕幫忙,並且說:「我要自己穿鞋!」
遇到這種情況,不是等他們穿好,就是勸他們讓爸媽幫忙,不過有些比較有個性的小孩,就會很堅持要自己穿鞋,如果爸媽等到不耐煩,想要來硬的,他們還會生氣,甚至嚎啕大哭,把場面搞得有點僵,爸媽其實也有點無奈,這就是2歲小孩的難搞。
同事老王有兩個兒子,分別是4歲跟2歲,據他形容,現在來上班是休息時間,下班回到家才是戰場,他的兒子們幾乎每件事情都可以吵架或打架,家裡都快被他們兄弟倆掀翻了。
這天老王幫兩個兒子洗澡,他們家的浴室有兩個凳子,一大一小,之前洗澡的時候都是哥哥坐大凳子、弟弟坐小凳子,但這天弟弟也想要坐大凳子。老王很快就意識到這個情境是公地悲劇,如果不建立管制措施的話,很快就會引起衝突,他腦中浮現出兄弟倆的行動及報酬矩陣:
於是老王對兒子們說:「如果兩個人都要坐大凳子的話,那就要一人坐一半,兩個人都要分享!」
當兄弟倆都採取合作的策略時,兩個人都可以坐到大凳子,這是次佳的情境。
哥哥聽得懂意思,於是哥哥坐在大凳子的左半邊,但是弟弟聽不懂,也不想合作,他想獨佔大凳子,所以他把哥哥推開。哥哥被推開之後,馬上向爸爸告狀:「爸爸你看弟弟啦!他都不分享。」
眼看管制措施失敗,再不做點甚麼,爸爸的威信就會打折扣,依照賽局理論的解法順序,老王把行動升級成威嚇,老王對弟弟說:「凳子只有一張,弟弟你要跟哥哥分享,一人坐一半,如果你不分享的話,那我就要把凳子收走囉,這樣兩個人都要站著洗澡。」
如果公地悲劇發生了,而且其中一個人採取不合作的策略,那就要對採取不合作策略的人採取威嚇態度,如果繼續不合作,那大家就會得到次差的結果:兩個人都坐不到大凳子。
面對威嚇的手段,弟弟依然坐在凳子上面,絲毫沒有想要讓哥哥坐一半的意思,倒是哥哥採取合作的策略,他跟弟弟說:「一人坐一半啦…」但是弟弟伸手推了哥哥一把,說:「不要!」
威嚇策略無效,如果這時候再退讓的話,那麼弟弟的不合作策略就會得逞,老王擔心弟弟之後會一直採取不合作策略,所以他決定出手。他把弟弟從大凳子上拉起來、把凳子收走,並且對兄弟倆說:「今天不坐凳子了,你們不分享,就沒有凳子坐,今天站著洗澡!」
弟弟開始意識到狀況不對了,弟弟說:「我要坐大凳子…」不過老王已經下定決心了,他對弟弟說:「你不分享,就沒有凳子了,今天站著洗澡。」
兄弟倆雖然吵鬧了一陣,不過在老王的堅持之下,也只能站著洗澡。
沒想到賽局理論可以用來教養小孩,老王說,如果他的兒子們從此學會合作的話,那效果會很好,不過我想現在跟他們解釋理論會太複雜,就讓他們先習慣彼此合作跟不合作會有甚麼後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