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管理的理論架構由10個知識領域組成,不少夥伴一看到這麼多個知識領域,難免心頭一震。不過在這些知識領域之中,還是有核心與非核心知識的差別。
專案管理的核心元素有三個:範疇(Scope)、時程(Schedule)及成本(Cost),任何專案的變動都至少會影響到這三個元素其中的其中一個,雖然在現代的商業社會,錢才是王道,不過另外兩個核心元素的改變,也會影響成本,因此這三個核心元素可以說是專案成敗的要素。
專案函數
範疇管理的內容是要求確保專案的範疇包括所有必需的工作,並且只包含成功完成專案所需的工作,因此我們必須定義那些工作屬於專案,更重要的是,那些工作不屬於專案。
時程管理的內容是管理專案所有工作及時完成的過程。而成本管理則包括規劃、估算、管理和控制成本,以便在預算之內完成專案工作。
在專案的世界裡,範疇、時程以及成本,並不是三個彼此獨立的變數,他們比較像是一個三維空間中的三個維度,而專案的內容則是由這三個維度的變數所構成。
用這種思維,我們就可以用函數的概念表示專案,三個核心要素就是專案函數的三個變數:
專案 =F(範疇,時程,成本)
在範疇、時程以及成本所構成的三維空間裡,我們就可以用示意圖的方式把專案的範圍畫出來,這個示意圖有助於理解後面要解釋的概念。
一分為三
一般而言,我們在分析專案的時候,不太可能同時處理三個維度的問題,因此我們要把三維的問題變成三個二維的問題,分別是範疇-時程問題、範疇-成本問題以及時程-成本問題
範疇-時程問題關心的是專案所有必須完成的工作是否及時完成,因此在這個範圍內,我們用的管理工具是甘特圖。甘特圖用一個橫條來表示一項工作,橫條的長短表示工作期間的長短,橫條的開始點及結束點代表專案的起始期結束日期。在專案的執行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監控專案工作的實際開始日期以及預測工作完成日期。
範疇-成本問題關心的是專案所有的工作是否可以在議定的預算內完成,在這個範圍內,我們使用的管理工具是預算表。預算表列出每項工作對應的預算,因此我們就可以在專案的執行過程中,監控每項工作的支出狀況。
時程-成本問題則關心專案的支出是否在規劃的時間支出,在這個範圍內,我們使用的管理工具是累計成本圖,累計成本圖可以在專案執行過程中監控專案支出狀況,可以讓管理者了解預計支出與實際支出的差異。
牽一髮動全身
專案的三要素,倘若其中一個改變,另外兩個一定會跟著改變,專案才會達到新的平衡。用個實際的例子來說明,假設某個專案的工作是生產5萬個 iPhone手機殼,客戶給的預算是1,000萬,預計交貨時間是三個月之後。假設生產數量從5萬個改成6萬個,那麼客戶原本給的預算就不夠了,或是交貨時間需要延長。同樣的道理,預算改變或是交貨時間改變,都會造成另外兩個對應的要素跟著改變。
面對改變後的專案狀況,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尋找專案的再平衡,並且找到一個利害關係人可以接受的最小衝擊方案,最後根據這個新的方案規劃剩下的工作需要怎麼執行,才可以符合專案的需求。但很多人不是很重視再規劃的過程,因為他們覺得計畫趕不上變化,但是正因為專案狀況持續的變化,如果沒有一個績效的評量基準,我們怎麼有辦法量測專案團隊的績效,或是專案的變異呢?
如果經歷變化後的專案,卻依然用原本的績效量測標準,那麼對於專案團隊是不公平的。因此專案每經歷變化一次,專案就必須要再針對剩餘的工作進行規劃,這個是專案管理的責任,也是專案管理的使命,因為只有幫專案團隊指引一條清楚的路,大家才知道要怎麼邁向卓越。
結語
不管專案的型態為何,也不管專案的狀況怎麼改變,我們只要掌握住專案的三個核心元素,就可以輕鬆掌握專案的狀況,並且為專案團隊指引一條邁向卓越的方向及道路。
這種不隨境轉的洞察力跟做法,就是讓人感覺很專業的基礎。
你喜歡我寫的文章嗎?你認同我的觀點嗎?
請分享本文讓更多人知道我的觀點;或是輸入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誌,讓我們一起優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