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是一種擺脫不了的詛咒嗎?
讓孩子別輸在起跑點,這樣做是對的嗎?
讓孩子能夠脫穎而出的關鍵是什麼?
要怎麼教養孩子,才能夠培養出「脫穎而出」的能力呢?
贏在終點,而非起點
不少家長對於培養孩子的競爭力有著深層的恐懼,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而坊間也有很多課程及活動就針對爸媽的這點恐懼,主打別孩子輸在起跑點。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場馬拉松,那我們的最終目標不是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而是希望孩子可以一直跑下去,最後跑到終點。
當孩子面對挑戰時,我們要的不只是要他們能撐過去,還要他們從困頓中獲得新的洞見,進而拓展更多的可能性,這才是贏在終點的方法。如果孩子起跑後衝得很快,但是遇到困難或是不如意時,就半途而廢或是被忘記目標為何,那也是白搭。龜兔賽跑的兔子就是贏在起跑點、輸在終點的一個最好的例子。
要跑到終點的前提是願意一直跑下去,也就是自己要想辦法為自己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最起碼不能碰到一點小挫折就失魂落魄不想繼續。套用現在的環境,就是要從變動帶來的挑戰跟挫折中,具備持續進化、自我升級的心態,講白了就是要建立終身學習的意願,而不只是在學校中學習。
屬於未來的特質
學習目的是為了獲得謀生的能力,但之前的學習環境很艱困,所以不少人都從學習中感到挫敗,失去了學習的意願,遑論終身學習。這是因為以前因為國家的資源不足,所以刻意營造艱困的學習環境,如果在那種環境下仍然可以脫穎而出的人,就代表程度真的很好,國家也才願意花資源培養。
那個年代最流行的就是考公務員或是進入國營企業任職,既有穩定的薪水,退休後又有保障。但是公務員跟國營企業就穩定嗎?所謂的退休金制度,本質上是政府基於戰後嬰兒潮的人口紅利所主導的龐式騙局,雖然政府不是故意的,但由於近卅年來的少子化潮流,退休基金已開始入不敷出了。
因此從長遠來說,大多數的"穩定工作"其實都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像。比較務實的做法是我們著重在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讓孩子可以從變動所帶來的挑戰跟挫折中,具備持續進化、自我升級的心態,這樣孩子不管身處在甚麼環境,都可以適應得很好,甚至脫穎而出。
半杯水測驗
半杯水測驗是一個可以很完美的形容是否具備高適應力心理素質的檢測方法。看到半杯水,您第一時間的想法為何呢?是「只剩半杯水」還是「還剩半杯水」?通常第一時間冒出「只剩半杯水」的人,心理素質偏向定型心態;而第一時間冒出「還剩半杯水」的人,心理素質偏向成長心態。
具定型心態的人,思維跟行動偏保守,比較不願意嘗試新事物;而具成長心態的人,想法思維偏開放,比較願意嘗試新事物。定型心態跟保守心態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應環境與否。現今的社會的變遷較快,亦即新事物出現在我們眼前的速度比上個世代快很多。因此我會認為具成長心態的人會比較適應現在社會的環境。
具備成長心態的人,不會因為在嘗試中犯錯就逃避嘗試,也不會害怕深處在初學者階段的拙樣。相反的,他們會從嘗試及錯誤之中建立有意義的學習,並且能夠建立自我正向回饋的機制,因此可以越挫越勇,最後脫穎而出。
成長心態三要素
一個人的成長心態由三個部分組成:自我察覺、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價值。
自我察覺是一種觀察自己情緒的心理能力,這種能力首先是建立在對自己情緒的了解上,接下來是了解自己在環境中的處境,比較接近的說法是「閱讀空氣」,並且調和自己行為跟環境期望之間的差距。自我察覺不僅是深入內在的探索自己,同時也能協調內在與外在,並且同步。
自我效能是相信自己可以把事情做好的一種信念。因為相信自己可以把事情做好,所以在面對挑戰的時候,往往會比較主動、願意去面對,並且努力做些不一樣的嘗試。又因為努力做些不一樣的嘗試,所以比較可能找到新的解決方法,這同時又強化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價值感是一個人看重自我的程度,也就是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自我價值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透過自己的經驗以及與他人的互動之中慢慢建立起來的。當一個人具有良好的自我價值感時,他們會看重自己、相信別人,也可以與旁人有良好的互動,不容易因為別人無新的一句話,就感覺是針對自己的批評。
培養成長心態的三不與三要
要培養孩子的成長心態,首先就是提升孩子的自我覺察能力。身為父母或是教養者,我們可以做到的是不要遷怒、時時刻刻察覺自己的內心狀態、想法與經驗,並且理解自己怎麼感受、怎麼思考。當我們足夠了解自己後,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相同的能力,幫孩子穩定情緒、幫孩子察覺自己的內心並且理解自己怎麼感受及思考。
接著我們要提供孩子選擇與承擔的機會,並且保留孩子願意嘗試的動機。我們要鼓勵孩子願意嘗試新事物,嘗試本身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如果事情不如孩子的期待時,我們也可以幫助孩子學習,我們可以問:「如果事情再來一次的話,你會怎麼做?」這種事後學習法可以增進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最後我們要在情感上支持以及鼓勵孩子,環境是核心關鍵。孩子如果充斥在負面話語的環境,尤其是攻擊人格與貶低價值的話語,那麼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或低落。反之如果孩子身處在一個能夠相處融洽、溝通順暢且對孩子有情感支持的環境哩,他們的自我價值會比較高。
結語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這句話原本是描述爸媽會教出跟他們差不多的孩子,原因之一是爸媽的教養習慣是承襲他們的原生家庭,但是更多的成分是小孩子從小耳濡目染。脾氣好的爸媽容易教出脾氣的孩子,具暴力傾向的爸媽則是容易教出據報力傾向的孩子。
如果我們有意識的察覺哪些從上一代承襲的教養習慣或是那些自身的行為對孩子的發展不利,並且刻意培養可以養出成長心態孩子的習慣,那麼我們一樣也可以養出具有成長心態的孩子!
你喜歡我寫的文章嗎?你認同我的觀點嗎?
請分享本文讓更多人知道我的觀點;或是輸入電子郵件地址訂閱網誌,讓我們一起優化人生!